战略的意义:“计熟事定,举必有功”
公司管理的战略之道
战略第一原则:不死就行,能理解这4个字,才能有长期战略的定力。
最大的战略思维缺陷,就是步步都想赢,赢了还嫌赢得不够大,要换一招更大的,结果扑了个空。
有“不死就行”的理念,才能专注坚持,潇洒自在,无忧无虑,功到自然成,手到擒来,活在他人想象之外。
竞争是一种假设,替代才是威胁。
我们把一些人定义为我们的同行,认为他们在跟我们竞争,关注他们甚至超过了关注顾客。
这不对,我们心中应只有顾客,没有对手,关注如何为顾客创造价值,进而关注谁可能替代我们的价值,那范围可比竞争对手大多了。
我如何为顾客创造无可替代的价值,谁能替代我的价值。
替代者思维,在建设性上,着眼于我如何为顾客创造无可替代的价值,而不是关注别人干了啥,我如何跟他竞争。从防御性上,警觉谁能替代我的价值,那扫描范围要比所谓竞争对手大得多。在战略上,建立竞争壁垒,就是提高客户的替代成本。
竞争的本质在于盯住顾客,不在于盯住对手。
“永远比别人快”是空话,因为那不可能。重要的是不要跟别人在一个跑道上跑。他跑他的,你跑你的,有什么快慢好比。别人要成功,你拦不住。你服务好你的顾客,自然有你的饭碗。
盯对手的唯一意义是向对手学习,如果心怀仇恨要打败某某,会影响自己的心态、判断和决策。打败对手和赢得顾客,是两种思维,狭隘的竞争导向思维,对经营有害,也毁三观。要坚持顾客导向思维。
如孟子说射箭,“射者正己而后发,发而不中,不怨胜己者”。我从没打败过谁,也不会被任何人打败,胜在己,败亦在己。
创新,就是自成一个专业。
创新,就是你有独创性的思维,重新定义了一个新的产品和服务组合,虽然也会被人们归类于某个大的行业,但是自成一个专业,没有竞争对手,只有顾客。创新来自假设,不是调研。就像问卷调查是一种巫术,通过对问题的设计,你可以得到任何你需要的答案。比如你拿一个广告语去大街上拦访消费者,问他“这广告你信不信?”,除非他有病,才会回答“信”。
同样的广告,你问题改为“这样的产品你买不买?”,答“买”的人就多了,这才是本质!
我们与同行的关系,是模仿与反模仿。
模仿与反模仿,不是我厉害,他模仿我,我不让他模仿。
模仿,是指任何人有任何好的、有价值的想法和做法,我都要马上模仿!一分钟都不耽误!反模仿,我既然模仿他,也知道他会模仿我,我要提高他的模仿难度,而提高模仿难度的方法,就是创造一组环环相扣的独特的经营活动,他有一环模仿不了,就不成立。
当你要进入一个行业时,问自己两个问题。
1. 你是否能为顾客创造新的价值;
2. 你是否能为行业“创造”新的顾客。
不要过分关注变化和新生事物。
变化这东西,它老变来变去,你关注它干吗!等它什么时候不变了,再关注也来得及。新生事物也是一样,大概率不靠谱儿,大多是夸大其词,关注太多,浪费时间。
不要高估消费者的品位,不要低估消费者的智商。
我观察多年营销人员的毛病,就这两条:
一是在策略上把消费者当白痴,说一些自己都不相信的话,用莫名其妙的“定位”就想忽悠消费者;
二是在设计上呢,又把消费者当艺术家,搞他的伪艺术、伪品位。这样的失败,当然是咎由自取。
认识自己的价值,不要总想成为别人。
不管别人多厉害,不管你多么羡慕他,不管你多么想成为他,切记一条:绝对不要想成为他!因为“学我者生,似我者死”。认识不到自己的价值,老想成为别人,是今天中国企业的常见病。
战略就是我们今天做什么,才有未来。
没有人能预测未来。德鲁克说过,关于未来,只有两条是肯定的:1.未来不可预知;2.肯定和我们预测的不一样。
而我的未来哲学,第一条来源于德鲁克:战略不是我们未来做什么,而是我们今天做什么,才有未来;第二条来自孙子:基于不败,而不是基于利益最大化来制定战略。
把全部资源都投入到最重要的东西上。
只有不停地做减法,减到减无可减了,才会只留下最重要的东西。只有把全部资源都投入到最重要的东西上,才能取得成功。
不要因为厌倦就随意“修理”。
学到一句西方谚语:“不要修理还没破的东西。”这情况我经常碰到,管理者要求对品牌主张进行改变,不过是因为他自己觉得厌倦了。
改变本来奏效的品牌主张,除了削弱自己的市场地位之外,什么都不会得到。
人们总是忘记自己拥有的东西是怎么来的,一旦竞争的压力小了,就会脱离本质。
好战略首先是话语战略,解决传播问题。
好战略必须首先是话语战略,好战略自己会传播。如何传播自己的战略,往往比制定战略还让人头疼。多数CEO甚至无法让员工了解公司战略,更不用说让市场、供应商、资本市场、政府和公众了解。所以,战略制定,必须首先是话语战略,必须首先解决传播问题。
每一个企业,都是一支改变市场的力量。
“随机应变”,我认为是扯淡;“适应市场变化”,我认为是瞎掰。
相反,我们真正能脚踏实地、实实在在去做的,是改变这个市场,从创业的第一天起,我们就在改变这个市场。能改变多少,就有多少生意,能把市场改变成我们认为应该有的样子,我们就是第一品牌。
每一个企业,都是一支改变市场、而不是顺应市场变化的力量。我们就是市场变化的原因,也会成为市场变化的结果。
不要总想放“大招儿”。
企业千般万般想找个大招儿,其实问题不过是基础工作没干好。没干好,是因为没好好干。
越是没好好干,越是想放个大招儿,不用好好干就能成功。而且承认自己过去没好好干,进而认为现在开始好好干也“来不及了”,还是要大招儿,就是不愿意好好干。
所谓经济大形势不好,就是自己的基础不扎实。到了经济形势不再是”傻子都能赚钱”的时候,就站不稳了。平时要做好基础工作,没什么高大上的工作,全部是最基本的工作。
企业应该先坚持“三个先进”。
企业要基业长青,就要坚持“三个先进”:始终代表先进的生产力,始终代表先进的文化,始终代表消费者的利益。
但是,企业上市之后,有了股市KPI,就变成了坚持“三个报表”:资产负债表,现金流量表,损益表。
《大学》云:“物有本末,事有始终,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”
“三个先进”是本,是先;“三个报表”是末,是后。搞错了本末先后,自然就会得不偿失。
最讨厌的一个词是“市值管理”,你说他不对吧,他确实能管理。你说他对吧,这世上从来没有一个公司能管得了自己的市值。
积累是第一生产力,也是第一竞争力。
花时间越长的事情,越值得投入、投资去做。3年见成效的事,做出来就领先3年;10年见成效的事,做出来就领先10年。
都见金榜题名时,谁知十年寒窗苦?日日不断,不疾而速,至诚无息,活在他人想象之外,几人能懂?几人能照这样去做?
所有的事都是一件事:把别人放在心上。
经营是服务社会,把社会,把地球环境放在心上;管理是服务员工,把员工放在心上;营销是服务顾客,把顾客放在心上。
任何问题,先解决基本面、解决原点。
说到产品,人们会马上想到定位,这就跑偏了。任何问题,先解决基本面、解决原点。
你如何定义你的产品?所谓定义,就是把你的产品名编进《现代汉语词典》,后面那名词解释怎么写。很多公司干了多少年,对自己产品的名词解释也整不踏实。把这整踏实了,好多事都解决了。
好的战略带来成本的“此消彼长”。
“此消”是我们的成本越做越低,“彼长”是对手和我们竞争的成本越垒越高。
当我们手握战略镰刀去收割别人的事业领域时,我们的进入成本甚至比在位者的防守成本更低,这才叫战略。如果我们的成本不是越做越低而是越做越高,就证明战略有问题。
增长观、发展观、生存观,是企业家要不断思考的。
增长观、发展观、生存观,这是我不断在企业讲的。增长是短期问题,可有可无;发展是战略问题,就是不断建立企业在未来的竞争力;生存是命脉问题,让企业能够“永不出局”,才是老板的根本任务。
学习别的企业,不能只学皮毛,要学他们的处世之道。
叶公问政,孔子说:“近者悦,远者来。”近处的人喜悦了,远方的人就来了。海底捞,就是把“近悦远来”理解到了深入骨髓的地步,靠一个“诚”字,把“悦近来远”做到了极致。
对客人,你千万别进来,你只要来了,就让你舒服死,非要再来不可!对员工也一样,进海底捞卧底学习准备创业开火锅店的富二代也不创业了,就留在海底捞干!
成正果,就是要有你的独特价值。
所谓成正果,就是你的独特价值,不一定最大,但是无可替代;就是你的市场地位,不一定最高,但是不可撼动,这就能基业长青、江山永固。
正果,就是你的本分,你最根本的市场份额。反过来,如果不能守住正果本分,总是追逐更大胜利,就一定是死路一条,必败无疑。
你在哪个行业,就承担哪个行业的责任。
企业社会责任,是企业的业务,不是企业的义务。
你在哪个行业,就承担哪个行业的责任。本职工作以外的事,号召大家出钱出力的,你就跟着出钱出力。没号召你管的,你不要管。因为你去管,好像人家没管好似的。这就是“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”。
更多管理学知识,请关注泓江学苑栏目。
上一篇:正视营销,正确营销
下一篇:山东泓江带您学习领导与管理的概念